close
 
 
 

一架平台鋼琴 、一張木桌、木桌上的節拍器、木桌兩旁的兩支麥克風、兩張有靠背的椅子。

對鋼琴有一份深深的眷戀,進場一看到那平台鋼琴時讓我覺得非常的「心安」。

有了那麼一台琴,舞台上的靜瑟雅緻氛圍,與觀眾席上 不時 這兒 那兒

小小交談所出現的話雜聲線竟成了有趣的對比 ~ 呵。


柔和的琴音、簡單的燈光、簡約的西裝‧襯衫服裝、不複雜的舞蹈設計‧

舞動時 是技巧又非技巧‧‧‧


觀眾完全可以 安心地 盡情地 享受 音樂與舞蹈‧音樂與燈光‧燈光與舞者‧舞者與音樂,並由衷地、自然地去發展出自己的感受。

當一切(音樂‧舞蹈)歸於最初的自然本質時,真是讓人感到舒服又自在。

 

(關於舞蹈部份)

◇除了「流魚」時有見過黃翊與舞者們的舞影外,這次「雙黃線」算是第一次很正式地看到他跳舞,對於胡鑑也是第一次聽到、第一次看到,兩位都很優質,「相由心生」 ~ ~

我很喜歡他們的舞蹈質地,不論雙人舞或是個自的獨舞都讓我目不轉睛,舞蹈動作技巧上對他們來說或許不算複雜,舞蹈動作的流暢度與在舞動速度掌握上方面拿捏的很好。

◇我也喜歡很多手部小細節與黑白琴鍵一起時的共鳴。以往我不太喜歡有太多手部的動作,總覺得編舞者常讓手部與音樂脫節,但這次雙黃線中,許多手部的動作讓我感到喜悅,一個半音、一個休止符都能在手部自然呈現,動作與音樂的契合更讓人感受到作品的完整性^0^


◇兩人個自的獨舞身影

有些淡淡的愁思  也有些猶疑‧‧

是對於過去跟未來嗎 ~

而又或許   只不過是當下的情緒罷了 ~

 

◇雙人舞身影

兩人的關係 時而親近  時而疏離

黃翊的舞蹈 內斂 含蓄

胡鑑的舞蹈 直率 羞澀

兩人散發出的能量都有一定的感染力

 

◇我很喜歡他們的即興

(紙筆畫)

胡鑑拿起紙與筆畫了起來‧‧畫的聲響透過兩支麥克風傳到觀眾席上每個角落,

黃翊藉聲起舞,只見胡鑑不時邊畫邊關注黃翊的身體拍子‧‧這一段 也透過抽屜關開、節拍器作為背景聲響。

舞蹈或許因如此單純利用物音的玩法而讓人有較不一樣感受。不過「吞雲吐霧」(抽煙)的喬段,沒有很吸引我 ~ 應該還有其它更好的呵。

 

(鋼琴)

兩位舞者與鋼琴手的即興。

黃翊讓我小小驚豔一下,彈了幾個小節,雖音階變化不大,但坐在鋼琴前方的我看著他彈琴時,倒有些感動 ~ ~

在鋼琴手的主旋律之下,他們兩位舞者一左一右,不時地加入一兩個的單音及舞蹈,想在琴鍵上跳舞阿呵。

雖然即興的單音總是落了主旋律半拍,卻讓我覺得有趣 ~ 不曉得他們倆位當下有沒有感到有點手忙腳亂呢 ~ 

 

(關於演出後的座談)

至目前只有黃翊的座談會讓我覺得很有「料」。其他創作人也很棒,但通常比較不擅常表達、或者也可能比較不清楚如何去解釋自己的創作,所以常會有雞同鴉講或者表達不夠完整的狀況。

多數舞迷參與座談會都是想進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但常又不知該如何發問。

黃翊非常清楚也知道如何取介紹他自己的作品、每個創作過程中的細節且表達得非常清楚,所以在他的座談會上可以很清楚了解他的思考邏輯與創作概念。

即便第一次接觸舞蹈的人都除了可以很輕鬆去接受到他要傳遞、要分享的訊息之外、也會對舞創這件事漸漸有些概念,加上黃翊又是一個不藏私、很樂於分享的創作人,所以座談會上總會讓人收穫滿滿。

 

當天有個旅居德國的觀眾,她分享了一個想法,大意是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創作應該是透明化、不該讓觀眾看不懂的,即使看不懂,也不該由觀眾自己去找答案‧‧這位觀眾非常喜歡當天的演出。

其實創作本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的確,當觀眾看不懂時也不該由觀眾自己去找答案,如何引領觀眾也該是創作者的挑戰之一。

 

黃翊分享: 舞蹈最美的是在於有曖昧空間 ---

~ 蠻讚同的 ~ 有時一些舞蹈動作意義解釋過白,反倒失了浪漫及可以神遊的機會與自由 ~

 

這次的雙黃線,別於SPIN,退伍後的黃翊的確不一樣了 ~ 也希望黃翊要多跳舞 ~ 趁年輕還可以跳時盡量舞動 ~ 不要怠慢了這項福份 ~ 創作與跳舞並進吧 ~ ^0^

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多看到胡鑑的舞蹈 ~ 很棒的舞者!

 

 

<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

 

◆ 音樂人: 孫仕安 -- 歌手、作詞作曲家及鋼琴家,現旅居台灣。

 

越南裔法國人,成長於音樂世家,父親孫仕天(Tôn-ThtTiêt)為法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孫仕安自幼學習音樂,1982年進入法國國立聖摩爾音樂院(St-Mau)學習鋼琴、音樂理論、音樂分析及音樂史,畢業之後,進入巴黎索邦大學(La Sorbonne)主修英文、美國文學文明史及語言學。

仕安經常為舞蹈作曲,過去合作作品有:2003年法國知名編舞家蕭畢(Régine Chopinot)和世界時尚大師高堤耶(Jean PaulGaultier)合作舞劇《危險警告區》(W.H.A.);2007年旅法舞蹈家彭剛(Gang Peng)結合街舞與當代芭蕾的作品《走索人》(Sur le Fil);數次與日本無設限舞團(Noism)編舞家金森穰(Jo Kanamori)合作,2005年為《妮娜物語》(NINA - materialize sacrifice)、2007年《PLAY 2 PLAY》及2010年《霍夫曼的故事》(The Tales of Hoffmann

 

一架鋼琴、一桌日用品,二位舞蹈家與一位音樂家,舞台低調精簡。《雙黃線》是黃翊與胡鑑從《低語》之後,持續發酵的最新創作,是對自己生命不同階段的質問與紀錄。27日至930日於實驗劇場演出五場。

29歲的黃翊,是台灣舞壇近年最受矚目的編舞家,擅長結合舞蹈與科技。黃翊新作《雙黃線》,延伸自與好友胡鑑的舊作《低語》,《低語》主要是黃翊的獨白,是自己跟自己說話;而《雙黃線》主要是兩人的對話,打開心,接納更多的情感與意見,主要以雙人舞形式呈現彼此的溝通互動。在看似冰冷的主題與人物之互動下,編織出深刻的生命體驗,不再與機械懸臂、雷射光束、機器人等炫目科技共舞,轉而「操作」自己。

黃翊說,自己的表演是強調肢體動作的完整,而胡鑑則是情感的傳遞,兩人的肢體與情感,再加上孫仕安的現場音樂,讓《雙黃線》的舞蹈動作和音樂,從簡單的元素開始鋪陳延伸,讓舞蹈和音樂成為完整的一體,就像創造出一個美好的夢境。

回歸舞蹈的本質,這是一場「不插電演唱會」的舞蹈演出。《雙黃線》象徵兩個平行的抽象主題,在同一時間軸中各自發展至相互碰撞。透過純粹的雙人舞,讓觀眾進入單純的想像,好好品嘗舞蹈的原味。

 


 

Ps.現場比影片精彩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