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6.9 ( 給自己的拍片現場記錄篇 ) 雖然不是第一次進攝影棚,不過還是讓我感到好奇與新鮮,呵! 以往對棚的印象就是位在郊區大大的鐵皮屋,如果不是這種場地似乎就無法拍出專業的影片。然後現場得一團亂、狼籍才能嗅出專業中的規範。後製作常又是設在市內的小小辦公室裡,所以一個廣告影片的完成通常得跑好幾個不同地方的團隊來完成。 自從內湖區的一些電子產業移出以後,在政府的間接規劃下,大媒體公司就陸續進入。當車子行駛至瑞光路,除了有些小許特色知名企業的大本營外,當中夾帶著就是電視媒體公司,如果稍加留意的話,還有拍片場。整個以園區方式進行管理,很有系統,所以較有資金業者就直接買地蓋樓,將前製拍攝及後製都匯整於同一棟大樓。 <片場> 當天去的拍片場算是最小的了,適合一般廣告或是拍攝MV,一個片場約有一般3層樓的高度,有兩三的片場時 就代表該棟約有10~13樓高。按電梯時,會出現 1A、 1B 以告之電梯內的人現在是處於哪一個高度,很有意思。 片場其實除了有更衣化妝室之外,還有冰箱可供使用備有各式飲料 牆上也貼了一些租用者可能會使用到的電話 ex.訂便當 叫外送..等等,固定時間有人打掃, 方便極了。設備及器材也都相當先進..早已脫離以往的「悲情」時代了。 再來就是一堆器材,雖是一堆器材還是讓我覺得有趣味。當然設備中也少不了空調了,由於之前的經驗,所以都會多帶一件衣服。 不過,到底是為了不讓人受苦裝冷氣、還是為了保護那些無法在高溫下運轉的拍攝器材才裝冷氣呢 ?...哈… 好的器材有的得花上百萬…..萬一需要維修也得花上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錢吧….。 < 前期製作 > 前期製作:指的是片子的提案、腳本、構思、策劃及各單位‧拍攝場地、決定人選等需要動腦及協調的靜態作業。好的作品一定源自於好的創作靈感及完善的規劃。這個部份最大的挑戰是克服「人」的問題!也是決定片子好壞的最重要之處! 克服人的私心、為團隊帶來一份好的企劃書,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就是有困難。 團隊人選也相當重要,很多會失敗的原因就是「選錯人」、 選錯團隊人選。 我心目中的好的團隊人選是指一個真的可以提供出好創意或是好意見的人,而不是只顧自己面子、只顧自己利益者。 有Sense的主導者(主導者未必就是最終的決定者)所帶領的Team絕對能提出好的文案並展現出執行力。 不過這年頭阿狗、阿貓太多,大家不是沒有責任心、不然就都只有一張嘴,講得天花亂綴…結果呢…「一無是處」! Ps.在Team Work 一篇提到蠻多這個部份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jspirit/3/1312363471/20090318181634 < 拍攝製作 > 電視上不到30秒、屬於較靜態的廣告,光在拍攝時動用到的人員至少10幾位, 導演、攝影師、燈光、化妝師、服裝師、道具..。 除導演外,攝影助理、燈光助理、道具助理就需要1~2位及廣告公司的製片、總監人員等等…。 如果是動態,要跑、要跳..動員到的人員就更多…。 有時演員情緒、表情無法到位,就需要一拍再拍。 一句5~6個字的台詞得重覆不下百次,然後還得有表情, 這種情況下拍到無力、拍到哭是常有的事。 拍攝是有其必需要完成的時間,且平均一次的拍攝最少都12小時以上。 若能在12小時內完成,那是很幸福的事,不過這就得看演員對 拍攝的熟悉度等等來作評估了 。 < 後期製作 > 拍攝完後是進行後製工作,依片子的複雜性在前製時就會預定出後製人員及製作時間 (片子的剪接、音效處理、動畫處理…..),很多部份都還是得靠電腦來作進一步修容才能完整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當中不容忽視的就是配音工作了,通常配音工作會被獨立出來,由專業配音室請演員本來或專業配音員來完成。 <讓我腦袋瞬間空白的幕後花絮 > 當天拍攝完後,請製片公司的監製帶我去參觀一下另外兩個拍片場。 剛好當天有一個場是拍MV--范瑋琪(范范)與饒舌派的MC HotDog(熱狗)拍攝合唱新歌〈1到10=我和你〉,不過去到現場時剛好遇到收工,但場景還沒拆。 遠遠見到一個很面熟的人在布景處與人照完相後走過來,高度跟我差不多吧 ~ 心裡直OS:「是誰? 到底是誰?」「我居然想不起來....」 想了好久才跟身邊製作公司的監制說:「是藍波」 監制被我有點變大的音量嚇了小小跳、開玩笑: 「哪個藍波? 第一滴血..」 DJ:「不是啦,是跳舞那一個,在棒棒堂當評審那一個….」 監制狐疑看著我,然後小搖著頭:「不知道…」 這下子換我吃驚+腦袋瞬間空白了.. DJ:「就是張勝豐的徒弟..」(沒記錯的話..) 監制:「張勝豐? 好像印象……你怎麼知道?...我落伍了…」 監製的回應讓我開始覺得有趣、好玩、也不知所以的好笑…哈… 當下突然覺得,我們每個人所處的「世界」都好小, 好小、好小… 在舞蹈圈內常聽到的名字,跨了界有多少人、有誰認識? 有誰在乎? 另外一個場,因在拍攝一個大企業廣告,所以只能從夾層樓的窗戶往下看, DJ:「這個是一般演員?」 監製:「就是一般經紀公司介紹的,還不有名」 DJ:「那這樣拍攝的費用?」 監製:「通常是以一支廣告來記、 最低是 ~ 最高也只有 ~,都需要在一天內拍攝完成。所 以要在這一行出頭很辛苦...要熬很多年....」 DJ:「這次的化妝師、服裝造型師跟上一次不同人,都很年輕的樣子,又換了一批嗎?」 導演笑笑:「這行業除非有興趣又肯吃苦,否則都撐不久。工作時間無法固定、是隨著拍片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吃苦的非常少 ,加上這一行剛開始薪水都不高 ,所以真的是要有興趣、也願意吃苦才有可能出頭的...」 想到多年前一位目前活躍於媒體界、電台公關活動場合的老友很語重心長地說過: 「太多人想出名、想當大明星,但卻從不仔細評估自己的能力、實力與才能, 也不努力..不可能只靠媒體就能揚名, 這樣的人憑什麼紅....」 同樣地,跨出舞蹈界,不知道有多少跳舞者是否知道前陣子來台訪問被滿檔報導、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者-克魯曼呢? ps.
這跟舞蹈看似乎是無關的話題,卻對台灣及世界各國有重大的影響。台灣經濟受到影響,文藝界就會受到更大的衝擊。 去年底至現在因不景氣、多少演出的票價是折價賣出、多少演出票是賣不出去的、演出場地剩下有多少空位….。 一些國外的天團表演票價賣得不錯 (但比起景氣好時還是有些小差距…),這真的要歸功於其本身的長期所累積起來的實力、才能及整團隊的策劃及執行!且通常這樣的團體的層次已是屬於「引領」觀眾,而非「隨從」觀眾腳步。 < 延伸觀感與思考 ... 有關國內表演團體 > 吳念真的「人間條件」(4)票房不錯(爆滿) …真的蠻好看、有深度…劇情的起伏及轉折就那麼一點一滴地牽動著觀眾情緒與現實合而為一。但其他團體的成果卻又是不同的光景…都是圈內人在熱, 圈外人呢? 觀眾要看的是什麼呢?? … 吳念真在謝幕時說了真心話,因為「人間條件4」在3月份進行預購票活動時,劇本根本尚未出爐…朋友笑他「買空賣空」…聽得全場一陣有趣的嘩然聲,但也給與了會心的一笑。擁有這樣的編‧導‧寫‧演的功力,吳念真算是第一把交椅了,即使這樣,本人也應該是在驚心膽跳之下完成劇本的吧… 呵。 會吸引觀眾的還是在於作品的本身!有好的作品才有辦法讓人口口相傳,且會在不知不覺中樹立出一個獨立「品牌」。 好的藝術成品是能為藝術者樹立一個品牌形象 (此指藝術本身、而非商品)。 到底是要為自己的夢想創作? 還是要為觀眾創作? 「引領」與「隨從」到底要如何化分出界線? 「未來跟著我走」? 「我跟著未來走」?? ******************************** 拍片場的照片,居然我的手機還可以照得很清楚, 呵哈 ! (演員到位前,由工作人員代位,先與攝影師調好位置及燈光)
(最難打的就是白光,好幾位助理在協助...有時還得調整用電量的問題,以免走火 )
(服裝造型助理在作最後的修整燙....這一行的助理都相當年輕...也因此真的要多磨練才行..) (牆上依租用單位需要圖上不同顏色。令我好奇及最關注的是, 有一面的牆角下方的設計是有弧度的,而不是有角度的。 從照片看起來好像是漆色的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 而是那牆的下方原本就是作有弧度的。 主要是為了避免打燈光時會產生折線等情況, 如果片子需要的是有角度的牆角的話, 就會在牆前面放置一片板子之類。) (彩妝師的工具包...這可是最簡易型的裝備) (燈光終於喬得差不多了) (當天吃的是位於內胡區三井日本料理分店的便當 NT$350. 食材很新鮮,以魚類為主, 左下角有我愛吃的小魚乾..我很會吃..居然可以讓我吃到有飽足感...質與量都GOOD! 台北市區,以三井日本料理相當到地好吃,雖有點小貴,但以NT$350.來看算是值得!.. 當然不是自己出錢囉 ~ 呵 ) (由於當天有位小朋友在現場作協助為避免他分心,所以需要清場,以黑幕遮住,只剩導演、燈光、攝影及演員在內) (有紅色招牌的是遠傳公司總部...原來我每個月繳的費是用在這棟大樓ㄚ~) (遠傳隔壁就是緯來電視台) (拍片場的化妝間窗戶照過去就看到緯來的招牌了,有綠地,令人覺得舒適) (隔天報紙就刊出他們合拍MV的新聞稿了 ~ 這是拍攝MV的現場..為什麼我不喜歡他們的歌卻知道他們呢.......行銷課題?...他們紅的原因 ?? .....不太懂、也不太想懂、更沒時間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