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既抽象又超現代,
但仍可以在創作中發現古典情愫!
所以DJ仍要說,古典是真正的王道 !
◆ ◆ ◆
下半場 >
「春之祭」在余能盛的編舞下,顯現出
一種難以捉模卻又清析 但也平易近人的個性。
編舞者在這一段主要是要表現人內心受縛、
欲掙脫現有環境的束縛,
我原以為會有狂暴的「祭典儀式」,
然而在整體演出中,卻讓我有另一番感受
-- 原來身陷桎梏中也可以散出一種美感!
當然這得看個人在窘境中要擺那種姿態,
才能決定是美感還是醜惡的了!
我個人覺得這是編舞者在這支創作上的風格 –
在抗爭與無耐掙扎中所堆積出的另一種靜瑟氛圍 ...
不斷呢喃,時而大聲(肢體)、時而無聲
最終還是仍在找尋適當的出口與適合的語言!
但也或許就此放棄,安於現狀!
會有這樣的編舞風格,
我想跟編舞者本身的人生歷練、長期在歐洲及個性氣質有很大的關係。 余老師氣質很好,在開演前作導讀時,解說不僅清楚,聲音也很好聽,這讓我對他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在我的解讀中,
群舞者所釋放出的情感是溫和的,這代表的是一種心態、在行動上並不是想100%的為力 .. 而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 思易、行難!
後來加入了鐵籠,舞者在當中的掙脫與表現出的憤怒,
也因硬鞋的細步,雖外多了一點「感性」,卻少了那股衝‧動‧力。
感性是一種魅力,但有時卻是一種阻力!
如果舞者情感能夠再爆發多一點,那麼觀眾所感受到的會是憤洩、會有一種螞蟻已爬上眼窩的急促感…若是這樣,結局是不一樣的,屆時所看到就不是單純的舞蹈呈現了…而會是一種更直接的情緒激發……「共鳴感」不就是如此產生的嗎?!
我喜歡這次的編舞、但整體來說
無法感受舞者的在詮釋上的強烈冷熱度,
除了Ardee Dionisio獨舞部份。
這一次獨舞部份的重責大任則是由個子不高,
現在為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獨舞者的Ardee Dionisio來擔任,
很精彩 ! 有幾段的群舞也很有型!
Ardee Dionisio有很精緻的專業舞者身體,
爆發力與表現出的張力就那麼恰到好處,
身體每一個部位都在敘說著當下的情緒,
每個動作在起‧承‧轉‧和間都很完美……
會感受到那股掙扎、卻不是沉重壓力到令人無法呼吸,
有美感、卻不輕忽每個舞步的自然訊息。
他算是我這1~2所看的表演中,男獨舞者中算很讚的一位!
至於Sei Upkin與Roman Novitzky的表現,沒有我想像中的精彩!
這次國內男女舞者的資歷雖有深淺,但素質看起來相當整齊,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演出經驗。當然對於長久只跳芭蕾或現代舞的人來說,要把這支舞碼跳的有點FU,也是要下很大的功夫。
有很多的小失誤 …. 沒有對到拍等等…
雖然在我可以接受範圍,不過出現有點太頻繁了ㄛ。
當中有些喬段也看出舞者間的默契上還不夠…
有一些群舞在段落結尾時,動作不太整齊…
不過我想這或許跟這次是採取現場演奏方式也或多或少有關係! (當然不能以一些原因作為失誤的藉口,否則就稱不上是專業舞者了!)
在台灣,要以音樂live方式作這樣的舞蹈演出實在是很少見。
樂手之間的默契
樂手與指揮的默契
指揮與編舞者、舞者的默契
舞者彼此間的默契
舞者聽live拍子的能力與適應程度
這跟聽CD是不太一樣的…
當然還有一項就是樂團與舞團搭配練習的頻率 …。
服裝設計上很不錯…肉色緊身衣+黑粗線調、帶點幾何概念的設計
燈光Q的很棒、很有質感 …
佈景道具…看得出花了很大心思
整體與舞碼內容很match !
DM作得很棒! 讓人想要收集!
表演場地的音響、現場音樂環繞的音效效果等相關設備則是需要大大改進!!
◆ ◆ ◆
上半場 >
上半場是大家所熟悉的莫扎特的小夜曲及第二十五號交響曲。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相當浪漫、愉悅與華麗。
只有舞者在台上實在很難感受到舞蹈的創作與舞者的舞動……好幾次我的眼睛忍不住給闔上了…
閉上眼 我聽到是音樂
睜開眼 我看到、享受的 還是音樂本身 …
音樂的豐富性與熱情氣氛大大的贏越舞蹈層面….
整場下來,完全記不起舞者跳過什麼…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很討喜,該時期的每位音樂家幾乎大家都有聽過,所以要用該時期的音樂來作舞蹈創作…不....應該說要用古典音樂的話,編舞及舞者真的得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才有可能讓舞蹈及舞者影像存留在舞台上…
我也沒有感受到原編舞者要將史特拉汶斯基與莫扎特的對比熱度,就只是上半場兩種不同的舞蹈而已。…
基本上,我認為這次編舞者連結國內外舞者一起演出是很值得給與肯定…這是項辛苦的工作! 進步空間還很大…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會一直支持你們的 ~ 加油 ! ^0^
台北市內芭蕾 : http://www.chamberballettaipei.com/aits3.php
。
。
。
留言列表